- 姜正义;赵尧敏;吴学领;陈思如;王艳杰;何锃辉;
基于自主采集的X系列(NCM811/石墨)、B系列(NCM811/硅碳)和F系列(NCM523/石墨)3种锂离子电池的循环老化实验数据,以电压曲线及弛豫阶段电压数据为特征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法进行特征降维,然后与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融合,构建了PCA-XGBoost融合预测模型,并系统评估了该模型对3种电池健康状态预测的准确性与泛化能力。结果表明:X系列、B系列和F系列3种锂离子电池的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了99.88%、99.77%和99.61%,有效降低了信息冗余;利用PCA降维后的特征结合XGBoost算法对X系列、B系列和F系列3种锂离子电池进行健康状态预测,方根误差分别为1.5 mAh、0.9 mAh和1.3 mAh,全部低于0.21%。这表明采用PCA-XGBoost融合模型对跨体系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进行预测,不仅提升了数据效率,还展现出优异的鲁棒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2025年03期 v.36;No.188 35-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 余小龙;丁慧丽;李梦卓;王志新;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显微硬度仪表征和分析了固溶淬火-时效热处理工艺对8 mm厚2219铝合金板材搅拌摩擦焊焊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热处理前后焊缝的晶粒和第二相尺寸分布及硬度变化,揭示了热处理工艺参数与组织性能的构效关系,阐明了热处理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经过固溶淬火-时效热处理后,热影响区、热机影响区和焊核区晶粒均发生粗化,且焊核区析出颗粒的尺寸比母材更细小、分布更均匀;热处理后焊接头的硬度提高至116.6 HV,比热处理前提高了67%,且当时效时间延长至20 h时,焊接头与母材硬度趋于一致;热处理具有较好的弥散强压效果,热处理后板材焊缝显微组织析出的大量细小颗粒呈弥散状分布,显著提升了接头力学性能。研究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板材在结构轻量化和整体化成形应用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5年03期 v.36;No.188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 张欢欢;田步;曾博;吴倩玲;
众所周知,霉菌孢子的死亡率低于细菌和病毒。通过光催化技术,揭示了孢子萌发对杀菌性能的提升机制。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采用g-C_3N_4/Bi_4O_7复合催化体系对烟曲霉菌休眠孢子进行灭活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该催化体系对休眠孢子几乎未表现出灭活效果。然而,当烟曲霉菌处于萌发状态时,该催化体系表现出高效的灭活能力,6 h内杀菌率可达81%。为明确g-C_3N_4/Bi_4O_7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催化杀菌中的关键活性物质,采用草酸铵、重铬酸钾、叔丁醇和对苯醌等自由基捕获剂进行捕获实验,结果表明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是复合材料在光催化杀菌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另外,为深入探究光催化作用下萌发孢子的失活机制,借助扫描电镜与共聚焦显微镜等对萌发孢子的活/死状态进行监测。结果发现,随着光催化反应时间延长,聚集于萌发孢子周围的活性物质持续攻击其细胞壁和细胞膜,致使菌体表面遭受严重损伤。进一步对K~+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胞内K~+大量外泄是导致霉菌彻底失活的主要原因。这些发现清晰地揭示了光催化作用下萌发孢子的失活过程,为深入理解其机制提供了有力依据。
2025年03期 v.36;No.188 48-5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 孟博;汪青;张曙光;沈家瑜;杨兴壮;李世晓;方永豪;
为提高产品植绒牢度,改善其手感,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并引入丙烯酸羟乙酯制备了聚丙烯酸酯类静电植绒黏合剂。探讨了乳化剂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工艺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为1∶1、乳化剂用量为5%、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0.5%、聚合温度为80℃。所制备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平均粒径为129.7 nm,单体转化率高达97.23%,凝胶率为1.14%。此外,还探究了功能单体丙烯酸羟乙酯用量及软、硬单体质量比对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酸羟乙酯用量为2%,软、硬单体质量比为65∶15时,胶膜剥离强度为1.70 kN/m,成膜性良好。所制乳液应用于静电植绒,植绒产品牢度好,耐磨性高达9030次,手感柔软,柔软度为87.74,平滑度为74.14。
2025年03期 v.36;No.188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