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红英;杨玉斌;张戈;刘亚东;赵世龙;张靖晶;谢宛姿;
为提升织物染色配方的智能预测效果,采用反射光谱配色方法,以染色织物的分光反射率R(λ)作为输入数据,以染料配方为输出数据,分别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和灰狼优化算法(GWO)优化的卷积神经网络(GWO-CNN)的智能配色模型。为全面评估模型性能,选取拟合度R~2和实际配方与预测配方的平均绝对误差作为核心评价指标,模型训练与验证结果表明:GWO-CNN配色模型的拟合度R~2为0.991,优于单一CNN配色模型的0.964;在对3种染料配方的预测中,GWO-CNN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06、0.004和0.004,小于或等于CNN模型的0.007、0.005和0.004。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采用GWO-CNN配色模型可有效提升织物染色配方的预测效果。
2025年04期 v.36;No.189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 李紫薇;丁亚茹;郑茜;郑艳;
选择机织蜂巢组织、机织方格组织和“他他米”刺绣工艺3种不同织物,探究了浸渍和丝网印刷2种水凝胶嵌入工艺对纺织电极电阻的影响。测试了展平状态和不同弯曲程度下嵌入水凝胶前后纺织电极电阻的变化,并结合纺织电极微观结构分析了电极电阻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浸渍工艺形成双层水凝胶,导致电极电阻比未嵌入水凝胶时增加4~49倍;丝网印刷工艺形成单层水凝胶,导致电极电阻与未嵌入水凝胶时相比显著降低,其中蜂巢组织电极电阻降幅最大,达64.8%,刺绣工艺纺织电极电阻沿经纬纱方向的差异消除,且所有纺织电极在不同弯曲及回复状态下的电阻波动显著降低,导电稳定性提升;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嵌入水凝胶可有效优化纺织电极的电学性能。研究为可穿戴设备中柔性电极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2025年04期 v.36;No.189 32-3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5K] - 杨兴壮;汪青;李世晓;孟博;方永豪;罗港;
为了研究气液两相同轴式雾化喷嘴结构、气道数量、气液压力比对雾化流场的影响,采用数值仿真模拟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两相流模型选择VOF模型,并通过Realizable、k-ε模型处理湍流问题,喷嘴的气、液入口设置为压力入口边界条件,得到了气液两相同轴式喷嘴内部和外部的流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嘴帽开口角度直接影响气液混合速度,开口角度越大,喷嘴出口两侧气液混合速度的均匀性越差;气相通道数量由4通道增加到6通道、8通道会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气体对液体的剪切更加均匀;当单相气体通道压力为0.106 MPa(气体总压力为0.64 MPa,液体总压力为0.32 MPa)时,喷嘴出口气液混合速度最大,Z轴方向的气液混合速度分布范围最广,混合效果最佳。
2025年04期 v.36;No.189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2K] - 麻永刚;汪益鹏;苏明龙;李欣源;卜洋洲;刘虎;张电波;
水凝胶力敏传感器因具有优异弹性、大应变区间、方便功能化以及良好生物兼容性,被认为是最有应用价值的柔性力敏触感器。然而,受限于离子导电机制的本征特性,传统导电水凝胶传感器普遍存在灵敏度低、响应范围窄等问题。采用模板法制备了表面具有不同微柱结构的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钙离子导电水凝胶,并以其为响应介质构筑了电容型水凝胶压力传感器。系统研究了微结构空间分布和微柱高度对传感器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传感器灵敏度随着占空比的降低明显增高;微结构高度的增加可大幅提升传感器的灵敏度;所制备的微结构PCA离子导电水凝胶传感器具备极宽的压力适用范围(0.05~1100 kPa),在100 kPa压力下,电容响应较平面传感器显著提高39.7倍,且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耐疲劳性(19.8 kPa, 5000循环),可以对静态力、冲击力等多种载荷实现可靠的监测。该微结构设计策略及其响应机理研究对开发新一代高性能水凝胶基力敏传感器提供了有益借鉴。
2025年04期 v.36;No.189 46-5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0K] - 郝小非;刘文涛;李国泰;马连昇;袁东立;张涛;石俊博;
碳酸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下,碳酸钙产业正加速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碳酸钙也由最初的重质碳酸钙向功能碳酸钙和纳米碳酸钙方向发展。综述了碳酸钙的分类、来源、加工现状及其在橡胶、造纸、塑料、涂料、建筑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碳酸钙应用形式的演变和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为碳酸钙产业发展指出了方向。
2025年04期 v.36;No.189 5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张艳丽;赵世凯;吕翠;张霄飞;
采用钛粉、类石墨相六方氮化碳粉和聚四氟乙烯粉作为原料,在不同聚四氟乙烯含量下,运用燃烧合成法,通过加热处理,诱使混合粉体发生反应,得到燃烧合成产物。通过X射线衍射对合成产物的物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聚四氟乙烯粉的质量分数为30%时,可以制备出单相TiNF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对单相TiNF材料的形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单相TiNF材料由两种晶粒组成:较大晶粒的平均粒径约为5μm,较小晶粒的平均粒径约为57.5 nm。通过研究二元体系在相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反应结果,推导出了钛、类石墨相六方氮化碳和聚四氟乙烯组成的三元体系燃烧合成TiNF材料的反应机理。
2025年04期 v.36;No.189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