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永胜;董燕;瞿博阳;
针对电力系统环境经济调度问题,提出采用进化规划算法,在综合考虑各种约束的情况下,把机组发电成本及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同时作为优化目标,进行迭代搜索计算.该方法能简单快速地实现全局寻优,获得准确而完整的帕累托前沿,其有效性在IEEE30节点系统中得到了实验验证.
2013年03期 v.24;No.11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董秀洁;李俊;
提出了一种以FPGA芯片作为电动汽车空调压缩机变频调速控制器的方案,介绍了基于FPGA的PWM控制器的实现原理及VHDL的实现方法.该控制器能产生占空比为10%~100%的可调的PWM控制信号,控制压缩机电机的频率变化,从而达到对制冷量调节的目的.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好,具有设计灵活、处理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可移植性好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直流电机的调速中.
2013年03期 v.24;No.11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王东云;蒋群;
介绍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及谐波分析系统的多种编程技术,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并以LabWindows/CVI为主编程环境,详细阐述了数据采集、谐波分析、界面显示的程序实现过程.
2013年03期 v.24;No.11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刘远义;
针对偏远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孤岛用电难问题,研究了并网、离网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的构成,设计了双向储能逆变器的控制模型和控制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得出结论:离网时双向储能逆变器能正常工作,并且能实现并网、离网间的平滑切换.
2013年03期 v.24;No.116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陈继超;张琳娜;
分析了高斯线性轮廓滤波易造成边界效应的原因,通过实际案例指出了常用轮廓扩展法缺乏自适应性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轮廓滤波边界效应处理方法——矩准则法.该方法通过在边界效应区域根据位置的不同改变高斯权函数,同时保证权函数总权重为1,且一阶矩为零,能达到可靠的滤波效果,避免了扩展轮廓带来的轮廓失真,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实测的具有一定倾斜程度的轮廓数据曲线滤波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3年03期 v.24;No.116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武宗良;李雨阁;韩爱红;
以两梁叠加为例,进行了弯曲组合叠梁的应变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通过理论值与实验测量值的比较,验证了弯曲组合叠梁的应变公式的正确性及其应变大小符合平截面假定的规律;通过在叠梁的上、下梁间加入树脂薄膜来减小上、下梁间的摩擦力,并通过对不加树脂薄膜的钢-钢叠梁、铝-钢叠梁和加入树脂薄膜的钢-钢叠梁、铝-钢叠梁进行应变测量和对应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叠梁间摩擦力的影响.
2013年03期 v.24;No.116 22-2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吕志;贾廷见;孙春志;陈圆圆;
针对吊车系统在三维运动过程中其钢丝绳的长度变化不定,其系统又是一个激励不足的欠驱动机械系统,提出对其模型的部分解耦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以实现系统的准确定位与防摆控制.通过实验仿真表明,此控制策略能使系统的最大摆角控制在4°~7°之间,系统的准确定位时间也控制在很短的时间内;此控制策略不但简化了其复杂的数学运算,而且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缩短了系统的调节时间,使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2013年03期 v.24;No.116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 赵锦芝;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机械控制工程》课程教学课件,通过实例介绍了《机械控制工程》课程理论内容及实验各模块的设计过程.利用该课件平台,可对工业机器人进行运动计算及运动参数分析.
2013年03期 v.24;No.116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